简介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培养造就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国家计划从2011年开始实施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是国家人才发展规划重大人才工程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的子计划,也是国家特殊人才支持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从2011年开始实施,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重点学科领域,每年重点扶持一批青年创新人才,把他们培养成为本专业领域品德优秀、专业能力出类拔萃、综合素质全面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形成我国各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
招聘学科
学科门类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同时鼓励不同学科新领域、新方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
招聘条件
申请人应为具有中国国籍,在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等单位工作1年以上,在聘的青年人才。申请者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正派。
2.申报当年1月1日未满35周岁。
3.一般应获博士学位。
4.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重点领域崭露头角,获得国际国内较高专业成就及荣誉称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已获国家“千人计划”支持并且在支持周期内的青年人才不在本计划支持之列。
提供待遇
1. 国家对入选计划的青年人才给予经费支持,其中自然科学领域120—240万元(人民币,下同),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领域30—60万元。3年为一个支持周期。
2. 根据所在平台条件,学校最高可提供与国家相当额度的科研启动经费。
3. 除正常工资待遇外,聘期内另享受生活补助每年10万元;
4. 引进人才提供120平米住房一套(全职工作满8年即可拥有产权)或安家费30-50万元(不重复资助)。
申请评审程序(流程图链接)
(一)个人申请
校外应聘者先提供一份个人简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习和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就、承担科研项目情况、发表文章目录、专利及获奖情况等,发送至 whurcb@whu.edu.cn或相关院系(联系方式链接)。应聘者与院系、学校达成引进意向,正式被推荐申报时,即按要求准备材料(材料要求附后)。
(二)院系评审
院系(单位)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初审,并组织教授委员会和党政联席会议确定推荐候选人。校外候选人还需经单位专业技术分聘任委员会评议,确定聘任岗位(职务)。
(三)学校评审
学校人事部对候选人资格进行审查,组织学科专家组会议进行评审,拟定学校推荐人选并上报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将推荐人选及其材料上报教育部。
(四)教育部评审
教育部对我校推荐的候选人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对符合申报条件的候选人进行评审,并将评审通过的各类候选人上报中组部。
(五)中组部评审、公示、发文
中组部组织同行专家通讯评审,提出入围名单;组织面试答辩,确定推荐人选名单。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综合考虑专业均衡分布等要求,由青年拔尖人才评选工作小组讨论确定最终入选名单。入选拔尖人才计划的人才名单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后,正式向社会公布。
(六)签订合同
我校与入选者签订聘任合同。
申请材料(具体材料要求以当年申报通知为准,各单位将协助申报人共同准备):
(一)申报书一式10份
自然科学领域填写《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自然科学类申报书》,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填写《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类申报书》。申报书统一通过网络申报与评审系统填报(申报通知下达后,请登录“千人计划网”:www.1000plan.org下载使用)。需提交申报软件自动生成的电子版申报书。
(二)附件材料1份
1.附件材料包括:
(1)1-3篇代表性论文全文;
(2)近5年发表论文的首页及其引用情况的检索证明;
(3)国内外获得的发明专利与奖项;
(4)国际学术组织或刊物任职证明;
(5)本人身份证复印件;
(6)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7)其他相关材料。
2.附件须整理成册,标注目录、页码。
3.附件须提交电子版。须为pdf格式文件,且不超过5个、每个文件小于20M 。pdf文件的文件命名规则是:若只有1个pdf,则为姓名+附件材料;若有2个或以上的pdf,则为姓名+附件材料1;姓名+附件材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