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的前身是武漢大學楚文化與楚地出土文獻研究所,2003年初創立。2005年初武漢大學校領導與相關部門負責人召開專題會議,決定組建簡帛研究中心,納入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並就支援中心發展形成多項意見。 同年9月15日,學校舉行簡帛研究中心授牌儀式,中心正式納入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校級重點研究基地建設計畫。
中心主要學術方向是:①以戰國文字為主的古文字研究;②以簡帛為主的戰國秦漢出土文獻整理與研究;③以簡帛文獻為主要著眼點的先秦、秦漢史研究。④新技術在簡帛文獻解讀中的應用。在努力從事科學研究,不斷推出高品質的創新性成果的同時,也致力於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和國內外簡帛學界的交流、合作,推進簡帛學科的發展。
中心在組織和運作上將進行一些嘗試。擬以數量有限的專職人員為基幹,通過課題組、合作研究、聘請兼職教授、邀請訪問學者等多種方式,結合本校和校外專家,形成有一定規模、跨相關學科的學術團隊中心的資源,包括圖書資料、儀器設備和一些研究項目,向海內外同行開放。
中心現有專職教師3人、長年高級訪問學者1人,校內兼職教師8人。現任主任為陳偉教授。
中心下設資料室,廣泛收藏海內外簡帛文獻和相關研究著述。並設有簡帛解讀實驗室,運用紅外線成像、數碼圖像處理等技術,以改善簡帛文獻整理的品質。
中心主辦的《簡帛》集刊和“簡帛”網站,將成為海內外同行交流心得、發表成果的學術平臺。
中心長期舉行簡帛研讀會,推動一些疑難問題的討論。還將邀約海內外同行,定期召開簡帛論壇,圍繞一些專題,進行深入研討。
中心目前承擔多個科研項目。包括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楚簡綜合整理與研究”、與香港大學的合作項目“戰國楚簡字形、辭例資料庫編制”、與日本早稻田大學的合作項目“楚文化與楚地出土文獻研究”。
中心依靠自身努力和海內外同行的支持、協作,經過幾年的奮鬥,將實現如下目標:資料齊全,設備優越,培養出一批優秀的碩士、博士畢業生,發表一批有重大影響的研究成果,同海內外同行建立廣泛而密切的聯繫,在推動簡帛研究方面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