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17期
来源:党政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8-05-21

 

 

 

 

2018〕第17期(总第1480期)

武汉大学党政办公室编印                     2018430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一行来校调研协同创新工作

我校与小米公司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我校教授张昌平为习近平主席和印度总理莫迪讲解荆楚文化

 

 

 

 

 

 

 

 

电子信箱:dbxxs@whu.edu.cn

    真:68756661

    话:68752177

★一周要闻★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一行来校调研协同创新工作

427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占元到我校调研协同创新工作,校长窦贤康、常务副校长谈广鸣参加相关活动。教育部研究生司司长李军、科技司副巡视员高润生、研究生司质量与学科建设处调研员朱瑞、办公厅调研员熊双林,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陶宏、二级巡视员赵泽刚等参加调研。

杜占元一行首先来到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中心主任、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胡德坤向调研组介绍了该中心自2012年组建以来的发展情况和近年来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斗争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杜占元对中心工作特别是在应对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予以了充分肯定。他认为中心发挥了文理跨学科协同优势,回应国家重大急需,全面搜集整理中外历史档案,为国家边海维权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撑。他还鼓励中心和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加快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建设工作。 

随后,杜占元一行来到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参观了无人驾驶车、智慧城市运营脑演示并听取了中心主任李德仁院士的汇报。李德仁介绍了中心近年来取得的成果和针对军民融合重点开展协同创新工作。

杜占元对中心创新协同模式、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要充分发挥参与单位科教优势,深入开展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将我国地球空间信息技术提升至国际一流水平,推动我国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他希望学校以协同合作为突破口,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我校与小米公司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425日,学校与小米公司签署协议,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长期战略合作。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小米首席架构师、人工智能与云平台副总裁崔宝秋,金山软件集团副总裁刘国俊,我校副校长李建成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等出席签约仪式。

根据协议,小米公司承诺先期为联合实验室提供1000万元人民币的研发经费,用于联合实验室人工智能方向上的科研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联合实验室将聚集双方在业务应用、产品开发和技术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共同开展基础性、前瞻性、交叉性及战略性科学研究。

双方还将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互聘、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展开合作,为武汉大学师生提供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机会,同时为小米公司输送高素质的计算机软硬件专门人才。

李建成感谢雷军对武汉大学的关注和支持。他说,此次双方在发挥各自优势基础上,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并将在此基础上合作建设人工智能研究院,必将会为小米公司和武汉大学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学校愿意把资源和力量贡献给校友的创业、发展,学校将全力推进实验室的发展,为中国人工智能做出武汉大学和小米公司的贡献。

25日下午,雷军在武汉大学发布了手机新品。(宣传部  计算机学院)

     我校张昌平教授为习近平主席和印度总理莫迪讲解荆楚文化

42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来华进行非正式会晤的印度总理莫迪在湖北省博物馆参观精品文物展。我校历史学院张昌平教授全程为两国领导人讲解。

两国领导人一同欣赏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特别是荆楚文化,并就加强中印两个文明古国交流互鉴、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和对话交换意见。

张昌平是研究曾国的考古学专家,曾担任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他,请他为我们分享背后的故事。

“这位是武汉大学的教授,他来为我们做讲解。”开始参观的时候,习近平主席为莫迪总理介绍了张昌平。在40多分钟的参观中,张昌平为两国领导人介绍了距今七八千年至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和成就,湖北是长江流域的核心地域,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张昌平从这个角度为两国领导人进行讲解。

在曾侯乙墓展厅,张昌平通过讲解文物介绍中华文化传统,如在介绍九鼎八簋青铜器时,他从礼仪、礼制等传统文化角度进行讲解。参观曾侯乙编钟时,张昌平介绍编钟是古代举行重大活动之时的礼仪之器,如同当今领导人之间的见面礼仪类似。讲解中,张昌平还介绍了中西文化交流等内容,并多次与两国领导人进行互动交流。

在张昌平看来,两国领导人对展览的文物、曾楚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习近平主席对许多文物都很了解。“和两位领导人的交流中,我感到曾侯乙墓的文物不仅是湖北文物,是曾楚文化的代表,同时也和当代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昌平说。(宣传部) 

                                        

   部门信息★

我校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426日,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在武汉开幕。校党委书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韩进出席开幕式并参加剪彩仪式,副校长周叶中在博览会论坛上作演讲。

剪彩仪式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民委原副部长级专职委员管培俊和韩进一起参观了博览会。

韩进在首届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投资与孵化高峰论坛致辞中表示,创新驱动是国家发展所趋,世界大势所趋。时代呼唤创新创业,也为创新创业搭建了广阔舞台,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力,努力培养造就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论坛上,周叶中做了题为“创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培养一流创新性人才”的演讲。

会上,与会领导为本届高博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颁发奖牌。武汉大学等15家单位获突出贡献奖。(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在我校举办

423日至28日,由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与武汉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在我校举办。校长窦贤康、常务副校长谈广鸣、副校长李建成等分别出席相关活动。此次系列活动由科学讲堂活动和航天科技成果展览活动两个部分构成。

2325日,两院院士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龚健雅在科学讲堂活动中分别做了题为《通导遥一体化空天信息智能服务系统》《航天遥感技术的发展:从普查详查到监测监视》的讲座,清华大学黄四民教授做了题为《DARPA及其创新文化》的讲座。李建成与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周峰、杨峰出席科学讲堂活动。

24日,武汉大学航天科技成果展在万林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持续至28日。本次展览展示了我校近年来10余个代表性航天科技成果。如北斗地基增强、我校即将发射的珞珈一号卫星。展出的部分实物有天地激光通信、激光角反射器、天宫制氧。

27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及航天集团一五八九院相关负责人参观了成果展。窦贤康、谈广鸣会见了航天集团副总经理杨保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巍一行。(先进技术研究院)

 

   信息摘编★

4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之父”欧阳自远做客珞珈讲坛第232讲,带来了一场“中国的探月梦”航天专题讲座。副校长李建成为其颁发珞珈讲坛纪念证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425日,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校长简··霍兰德一行6人访问我校,商讨扩大和深化两校间的合作。副校长李建成会见来宾。(国际交流部)

427日,2017年度优秀港澳台学生颁奖仪式举行,学校表彰了223名获得教育部港澳台学生奖学金、宝钢港澳台优秀学生奖的港澳台学生,副校长李斐出席活动。(国际交流部)

427日,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顾问穆罕穆德·阿斯加尔率巴基斯坦7所高校的代表共12人访问我校,副校长李斐会见来宾。(国际交流部)

428日,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秘书长柳芳校友受邀来校,作题为国际民航组织与新一代专业人才培养的报告。校长窦贤康、校党委副书记赵雪梅会见柳芳一行,双方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合作等方面交换了意见。(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

428日至29日,一带一路航空法研讨会在武汉举行。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王志清、国际民航组织秘书长柳芳、我校常务副校长冯友梅参加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国际民航组织、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国内外科研院校及研究机构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出席。(国际法研究所)

42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丁奎岭做客珞珈讲坛第233讲,带来题为“合成创造未来”的专题报告,常务副校长冯友梅为其颁发珞珈讲坛纪念证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428日,2018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劳动和技能竞赛推进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我校徐红星院士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第二届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评选结果,我校3件作品获奖。(组织部)

▲日前,第二届“珞研论坛”全国高校研究生骨干峰会在我校举行。校党委副书记赵雪梅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30余所高校研究生代表出席。(校团委)

▲日前,第十二届中国发明家论坛暨第十届发明创业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办,计算机学院教授何克清获发明创业奖?人物奖(计算机学院)                     

▲日前,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张先正教授研究团队首次利用光催化材料改造肿瘤靶向细菌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日前,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周强辉教授课题组的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化学领域权威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及《ACS催化》上。(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日前,国际权威期刊《自然》(Nature)组织了2018年度“ScientistAt Work”摄影比赛,一幅由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博士生李航于南极科考期间拍摄的作品获奖,并刊登在426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  

 

 

 

 

 

 

 

 

 

 

 

 

 

 

 

 

 

送:全体校领导

发:全校各单位

责编:张丽平        校对:彭蛟      打印:阮芳  (共印3份)

关闭

Copyright 2014 亚洲版bet365asia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查号台:027-68755114 旧版入口